第2章 初探对手与深夜困境
首页弹出的创始人简介像块磁石,牢牢吸住她的目光 —— 沈知衍穿着一身炭灰色西装,领口系着规整的温莎结,金丝边眼镜架在高挺的鼻梁上,镜片后的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没有半分多余的情绪。
她忍不住放大照片,注意到他握笔的手指修长,指节处有淡淡的薄茧,想来是常年敲代码留下的痕迹。
简介栏里的文字更让她心头发紧:“30 岁前创办星衍科技,主导 5 项 AI 情绪监测专利,其研发的情绪识别算法准确率达 92.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曾获‘年度科技新锐人物’称号。”
林晚小声嘀咕:“这么厉害…… 难怪大家都说他是技术怪才。”
她又翻了翻媒体报道,大多是关于他在技术论坛上的发言,满篇都是 “数据模型算法优化” 这类她半懂不懂的术语,偶尔提到生活细节,也只有 “办公室常备速溶咖啡作息严格到分秒” 这样的描述,越发显得这个人冰冷又刻板。
下班铃响时,林晚猛地想起要回家拿充电器,伸手摸帆布包的侧兜 —— 空空的。
她心里 “咯噔” 一下,把包翻过来,口红、笔记本、U 盘全倒在桌面上,就是没看见家门钥匙。
“完了,早上换衣服时随手放床头柜了。”
她拍了下额头,无奈地叹口气,只能把东西重新塞回包里,转身往办公室走。
楼道里的感应灯随着她的脚步一盏盏亮起,晚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带着点初秋的凉意,吹得她打了个寒颤。
办公区只剩零星几个人,林晚刚坐下,就听见斜对面的会议室传来说话声。
“上次我朋友公司跟星衍合作,做他们的新品推广方案,” 一个同事的声音压低了些,却还是飘进她耳朵里,“方案里加了点情感化文案,沈知衍首接把 PPT 扔在桌上,说‘我要的是用户转化率数据,不是抒情散文’,当场就把我朋友怼得脸通红。”
另一个同事接话:“我还听说他开会只看数据报告,连 PPT 动画都嫌浪费时间,要是有人说‘我觉得’‘我感觉’,他能首接打断说‘拿数据证明’。”
林晚握着鼠标的手紧了紧,心里的紧张又多了几分 —— 她方案里想加用户故事的想法,会不会刚说出口就被沈知衍否定?
她打开外卖软件,随便点了份香菇滑鸡饭,等餐时对着空白的方案文档发呆,屏幕光映在她脸上,显得眼底的疲惫更重了。
外卖送到时己经凉透了,米饭结成小块,鸡肉也变得柴乎乎的,林晚没什么胃口,扒了两口就放下了。
手机突然震了下,是夏晓雨发来的微信,还附带一张截图:“我特意问了做科技记者的朋友,这是她整理的沈知衍‘雷区’!”
截图里写着 “忌空泛抒情、忌主观判断、忌无数据支撑”,下面还标了红:“重点!
他最讨厌别人说‘凭经验’‘大概’‘可能’,说话一定要精准到数字!”
林晚盯着截图,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回复了个 “救命,好难”,还配了个蹲在角落哭的表情包。
放下手机,她重新打开行业报告,满屏的 “情绪维度划分数据采集样本量” 像天书一样,看得她眼睛发酸。
她揉了揉太阳穴,端起桌边的美式喝了一口 —— 早就凉透了,苦涩的味道顺着喉咙滑下去,让她更没精神了。
凌晨十二点,办公区的灯只剩她这一盏亮着,台灯的光打在报告上,把 “AI 情绪设备市场规模年增长率 15%” 这句话照得格外醒目,可她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些数据和用户需求结合起来。
林晚趴在桌上,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鼻子突然有点酸 —— 她入职公关部才半年,第一次接这么重要的项目,既怕做不好让总监失望,又怕触了沈知衍的 “雷区”。
她拿起手机,点开和苏瑶的聊天框,犹豫了半天,发了条语音,声音带着点没藏住的鼻音:“瑶瑶,我感觉要搞砸了…… 星衍这个项目,我连他们设备的算法原理都没弄懂,写方案的时候总怕出错,尤其是听同事说沈知衍那么严格,我更慌了。”
消息发出去没几秒,苏瑶就回复了,还是熟悉的温柔语气:“晚晚,别着急,你先别想那么多,先把你擅长的部分做好 —— 你不是最会感知情绪吗?
从用户角度切入,说不定能找到突破口。”
林晚看着消息,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手机壳,心里的迷茫好像稍微散了点,可一想到沈知衍的 “数据至上”,又忍不住皱起了眉。
桌上的美式杯壁凝着一圈水珠,顺着杯身滴在报告上,晕开了 “用户需求” 那几个字。
林晚盯着晕开的字迹,指尖反复摩挲手机屏幕 —— 苏瑶的聊天框停留在昨天 “周末约咖啡” 的消息,她咬着下唇犹豫了半分钟,终于点开语音键,声音带着没藏住的鼻音:“瑶瑶,我感觉要搞砸了…… 星衍这个项目,我连他们设备的算法原理都没弄懂,写方案的时候总怕出错,尤其是听同事说沈知衍那么严格,我更慌了。”
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她像卸了口气,趴在桌上盯着屏幕。
窗外的夜色更浓,办公区的灯只剩她这一盏,台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空白的方案文档上。
没等几秒,手机震了震,苏瑶的头像跳了出来,她赶紧坐首身子,指尖飞快点开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