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胡爹爹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下了楼,燕燕先把垃圾倒了,往回走看见墙角那一树石榴开得不错,便给自己拍了张照发给向阳。

几秒钟,向阳回了个大拇指给她,说:拍得漂亮。

也不晓得是夸人漂亮还是花漂亮。

燕燕说:我去店里了,再晚胡爹爹就忙不赢了。

向阳说:骑车小心。

燕燕关上对话框,扫了一辆自行车,骑到路口,犹豫该往左还是往右。

按道理说最近的路应该是从得胜桥经过昙华林走胭脂路到粮道街上,可是修地铁打了围,得胜桥的巷子只留了个进出口,人进去都要捱捱擦擦,自行车就更不方便。

燕燕往左扭车把,准备从湖医旁边穿过去。

凤凰山胭脂山花园山这一块的小巷子是燕燕曾经跑烂了的,闭着眼睛摸进去就能闭着眼睛摸出来。

现在只怕不行了,燕燕想:十几年回来得少,虽然武昌这一块的拆迁少,多数也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

燕燕骑车往小东门方向走,行道旁的梧桐树被砍过头,现在照样长出浓荫。

梧桐树后面的小区还是老样子,以前是印染厂的宿舍,没想到居然还保留下来。

燕燕还记得前面有个防空洞,会有大卡车拖成筐成筐的香蕉放在里面保鲜。

经过防空洞的时候,她探头瞄了一下,想起小时候妈妈带她进去乘过凉。

再往前的那个泛悦汇,燕燕己经想不起来往年是做什么的了,自从前几年回来去那里看过一次电影,它好像就成了自古以来就待在那里的建筑,也真是奇怪。

时间还早,中医院的门诊部门口还没多少人,燕燕从它旁边立着“昙华林路”路牌的小巷转进去,再走云架桥,到了棋盘街,棋盘街的涂鸦墙被铲掉不少吧,燕燕不记得了,总觉得现在剩下的不是以前那一批。

妈妈和胡爹爹合伙开的小面馆在武汉中学附近,每天早上五点不到,胡爹爹就起来掸面了,一天总要掸个西五十斤。

煮的断生的面条摊在案板上,撒匀了油,电扇开到最大档,胡爹爹就迎着电扇双手舞动,把还没有糊在一起的面条抖凉抖散开。

燕燕还记得最难的时候,妈妈和胡爹爹都下岗了,两个人凑钱支起这个摊子。

一个离异一个丧偶,勤扒苦做的也是听了不少闲话。

妈妈身体还好的那几年,会在天亮前赶到店里。

胡爹爹烫面,妈妈把料。

胡爹爹说,两个人分工蛮好,我烫面晓得时间长短,你老娘把料晓得口味轻重,这要是两个人换过来,哟嚯,那就搞不成。

妈妈听见了就笑,说:少了一个人地球还不转了?

慢暂哪天你不在或者我不在了,这个摊子不就散了?

胡爹爹说:哟,莫瞎说,只要有人吃,这个摊子不总是会在的,做到做不动了再说。

他那个时候应该不知道妈妈会先走,妈妈自己也不知道,那是燕燕第一次带向阳回家。

他们的小面馆大概是在开张西五年以后才有的招牌,妈妈叫魏凤英,胡爹爹叫胡建桥,两个人各取一个字,找人做了个牌子挂上去,就叫“建英小吃”。

妈妈打电话告诉她,燕燕说:你这又不怕别人说闲话了。

妈妈说:有什么好怕的,哪个要敢背后嚼舌根子,我就在他面里多把两瓢芝麻酱,糊死她。

听她一边说一边笑,燕燕想:当时的她一定很开心吧。

燕燕找了个停车的地方把自行车停好,没到店门口就看到被包裹在灶头蒸汽里的胡爹爹,有赶早自习的学生伢在等他放调料。

胡爹爹说:莫急莫急,我一个人有点忙不赢。

燕燕急忙赶上去两步,撸起袖子洗了把手挤到调料台前面。

胡爹爹说:哟,你怎么这就来了,不是说要你多休息几天?

燕燕说:跟转转说好了今天我过来的,没想到走慢了。

给妈妈陪床的时候妈妈交待过她,芝麻酱给多少,酱油给多少,要不要葱,要不要辣都莫忘记问。

燕燕说:你前年在广州教过我,忘记了?

妈妈己经有些糊涂了,说:啊?

我还教过你这些?

燕燕说:你在我屋里住了快一个月,天天逼着我给向阳煮面。

妈妈说:向阳喜欢。

燕燕说:是的,向阳喜欢。

胡爹爹把烫好的面碗递给燕燕,看她熟练的在各种调料碗上双手翻飞,问一下这个学生伢要不要葱,又问一下那个学生伢要多少辣。

胡爹爹说:你这完全是接代咩,跟你老娘动作一样麻利。

燕燕笑,不应他的话,问己经拌好了面的学生伢:跟以前魏家家调的味道一不一样啊?

妈妈十几年每天都在这里给学生伢弄过早的,目送着一窝小崽子进学校,又目送一窝小崽子长得高高的离开。

懂规矩的学生伢会喊奶奶,她就打断别人说:唉,莫喊奶奶,我只有一个姑娘,我只能当家家。

于是,就当了许多学生的家家。

听见燕燕问口味,学生伢往嘴里送了一筷子,说:好像差不多,前段时间不行,一会咸一会淡的。

胡爹爹说:是转转,不听人说话,在那里瞎搞。

燕燕说:冇得关系,以后让他休息,我来。

己经出门了的几个学生里,有一个回了下头,又赶忙跟着同学一起进学校去。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