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细密的水珠顺着玻璃缓缓滑落,发出沉闷而又单调的声响。
解剖台前的无影灯亮得刺眼,那强烈的光线仿佛要将一切都照得通透。我——林深,
作为一名法医,此时正全神贯注地审视着眼前这具冰冷的尸体。死者是一名女性,
她的脖颈处呈现出可怕的青紫色肿胀,那是机械性窒息的典型特征。
当我小心翼翼地掰开她那紧紧攥着的右手时,一片染血的警徽碎片悄然落入了我的掌心。
那冰冷且带着黏腻触感的金属,顺着我的指尖迅速蔓延开来,让我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小小的碎片,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内心激起了层层涟漪。
监控录像被调取出来,画面中显示在案发时段,
有一辆未挂牌照的黑色轿车曾出入过那条狭窄的巷口。雨水无情地冲刷着柏油路面,
原本可能存在的痕迹早已所剩无几,只留下几道模糊不清的车辙印,
仿佛有人刻意想要抹去这一切。物证科的新成员周扬在一旁认真地记录着现场的每一个细节,
他的右手小指却不自然地微微抖动着。这个细微的动作虽不起眼,
但却没有逃过我这双敏锐的眼睛。我暗自记在心里,决定后续进一步观察他的举动。
陈国栋队长满脸怒容地一脚踹开了门,他的眼神犀利如鹰,大声喝道:“立刻成立专案组!
”队员们闻声而动,瞬间忙碌起来,整个警局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严肃的氛围。
我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翻开那份刚刚出炉的死者胃容物检测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到,
其中混有微量的乌头碱成分。这种剧毒物质可不是寻常之物,
它通常被用于精心策划的暗杀行动。难道这起看似普通的谋杀案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深夜时分,实验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仪器设备轻微的运转声和自己急促的呼吸声。突然,
传真机毫无征兆地自动启动,随后吐出了一张泛黄的纸条。我赶忙凑近一看,
上面是用报纸剪贴字拼成的句子:“停止挖掘真相”。墨迹似乎已经渗透了纸张的背面,
隐约可见半枚指纹的轮廓。我的心猛地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如同阴霾一般笼罩在我的心头。
解剖刀缓缓划过尸体的肋骨,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仿佛是死亡正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我在死者的舌根处发现了一根极其细小的纤维。经过专业的鉴定,
确认这是特警作战服专用的面料。这一发现让原本就扑朔迷离的案件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背后的阴谋似乎像一张巨大的网,正在慢慢收紧。
停尸房总是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温度也比其他地方低许多。这天夜里,
这里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情——第7号冷藏柜莫名地敞开着。看守的老周瘫坐在地面上,
眼神空洞而呆滞,嘴里喃喃自语着,声称自己听见了类似野猫嘶叫的声音后,
便突然失去了意识。而柜内原本存放的重要物品——昨日提取的肝脏样本,此刻却不翼而飞。
我在柜底的排水沟里仔细搜寻,终于找到了半枚带血迹的41码鞋印。
这鞋印的纹路十分特殊,而且看起来还很崭新。尽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线索,
但我深知在破案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微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关键突破口。与此同时,
技术科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在死者的手机云端成功复原出一段加密音频,
背景音里有轮船汽笛与海浪声相互交织。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过滤和处理后,
从中提取出了一段模糊的对话:“货物必须在满月前转移。”这句话如同谜团中的一条线索,
引导着我们继续深入调查。为了追查这条宝贵的线索,我开始暗中跟踪周扬。
一路跟着他来到了码头区的废弃船厂。那里灯光昏暗,四周堆满了破旧的设备和杂物。
借着微弱的光芒,我看见他正与一名头戴鸭舌帽的男人进行着交接,
而交接的物品正是一个银色的U盘。就在我准备悄悄靠近以便听得更清楚时,
突如其来的枪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子弹擦着我的耳畔呼啸而过,
深深地嵌入了生锈的钢铁支架上。一时间,现场陷入了混乱之中,趁乱之际,
那个U盘掉落进了海水里,泛起一圈圈逐渐扩散的涟漪。次日清晨,当我走进办公室时,
发现抽屉里有一束带着露水的白菊。那洁白的花瓣娇艳欲滴,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我仔细端详,发现花茎上缠绕着细密的铜丝,
而花瓣的夹层中竟然藏着一个正在运转的微型摄像头。是谁送来的这束花?
其背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像一团沉重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
审讯室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周扬坐在对面,面对我们的严厉质问,
他依旧坚称自己只是帮网友代收了一个快递而已。然而,
当我们把码头的监控截图展示给他看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右手不自觉地摩挲着脖颈处那道陈旧的伤疤。那是三年前参与反恐行动时留下的弹孔痕迹,
每每想起那次惊险的任务,他都心有余悸。如今,
这道伤疤仿佛成了他心中无法言说的秘密之一。技术科经过不懈努力,
终于破解了从海底打捞起来的U盘内容。里面存储着已故缉毒英雄赵刚最后的出警记录。
视频画面剧烈晃动,充满了紧张和危险的气息。在其中的一个片段中,
闪过某个高层领导的侧影出现在制毒工厂的现场。这个惊人的发现如同一颗重磅炸弹,
如果情况属实,那么这将牵扯出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秘密,
整个警界的声誉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就在案件调查陷入胶着状态时,证物室突然突发火灾。
熊熊大火迅速吞噬了一切,几乎所有的关键证据都被焚毁殆尽。消防员赶到后奋力扑救,
才勉强控制住火势。在灰烬中,他们找到了残存的半张合影。
照片上现任副局长王振邦与死者并肩站在某海边别墅前,笑容满面。
这张照片的出现引发了更多的疑问和猜测,王副局长是否真的涉案其中?不久之后,
一封匿名举报信寄到了警局的信箱里。信封上沾满了海盐结晶,看上去经历了一番颠簸。
打开信封,里面的信纸是用隐形墨水绘制着防波堤的结构图。只有从特定的角度观察,
才能看到血色箭头指向三号码头灯塔的基座。这是谁提供的线索?又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呢?
涨潮时分,我趁着夜色潜入了三号码头水下进行勘查。海水冰冷刺骨,但我顾不上这些,
一心只想找到更多的线索。在灯塔的基座暗格内,我发现了一个密封防水袋。打开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