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除不尽的三害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诛杀杨骏后,汝南王司马亮回到了洛阳。

诏曰:以汝南王亮为太宰(太师,避司马师讳用太宰代替)录尚书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与太保卫瓘共同辅政。

汝南王亮上台后也和杨骏一样大开封赏,封侯的人高达1081位,结果又搞得大家都很不满。

御史中丞傅咸知道后都惊呆了,赶紧给汝南王亮去信:自古以来,就没有这么夸张的封赏,如果没有功劳也能获得厚赏,那人人都乐于见到国家有祸,到时候我们大晋朝就完啦。

亮不听。

这个时候东安王司马繇也想把持朝政,这就和汝南王亮有了矛盾。

武陵王司马澹和弟弟司马繇关系不好,就乘这个机会对汝南王亮说司马繇的坏话。

于是汝南王亮就上奏把司马繇发配到了带方(朝鲜)罪名是讨伐杨骏的时候观望。

某一天,司马亮在台上痛斥杨骏的罪行,这时候有人从听众席递了张纸条上来,上面写着:当时你在哪?

司马亮大怒:“谁写的?”

无人回答,司马亮说:“当时我就坐在你那个位置上。”

汝南王亮和太保卫瓘都觉得楚王司马玮这个人不行,想要夺楚王玮的兵权,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楚王玮就很不满。

另外卫瓘还打算除掉楚王玮的长史公孙宏和舍人岐盛。

岐盛知道后,就告诉了公孙宏,然后和积弩将军李肇一起,自称奉了楚王玮的命令,在皇后贾南风面前说卫瓘等人的坏话。

同年六月新一轮的政变开始了。

贾南风通过皇帝下了个密诏给楚王玮:太宰司马亮和太保卫瓘想要行伊霍之事(废皇帝)让楚王玮带着淮南长沙成都三王起兵废二公。

楚王玮收到密诏后想先去找惠帝核实一下,传诏的黄门吓了一跳赶紧说:“这一来一回,万一泄密的话就不好了,你赶紧带兵出发吧。”

楚王玮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于是矫诏调动三十六军,趁夜带兵出击。

帐下督李龙发现情况不对,迅速报告了汝南王亮,请求抵抗。

亮不听,还对楚军喊话说:“我没有二心啊,有诏书的话能让我看看吗?”

笑死还想看诏书?

汝南王亮被人生擒,死前还说什么:“把我的心一层层剥开,让天下人看看我的忠心。”

楚王玮:好,满足你。

八王第一位司马懿之子汝南王司马亮,出局。

岐盛劝说楚王玮:“我们干脆一鼓作气把皇后的势力一锅端了,大王来坐这一人之下的位置。”

但是楚王玮犹豫不决。

汝南王亮死后,贾南风用张华计,拿出了驺(zōu)虞幡宣布:锦之御旗在此,楚王玮矫诏!

大家一听是矫诏就全跑了,很轻松就抓住了楚王玮。

和楚王玮同父同母的长沙王放下武器流着泪说:“我以为我哥是奉了皇上的密诏才跟着一起干的,没想到居然是矫诏啊。”

被贬为常山王。

楚王玮死前还拿出之前收到的密诏想为自己申冤。

时年二十一(八王第二位司马炎之子楚王司马玮,出局)在杀汝南王亮的同时,清河王司马遐被派去杀卫瓘。

卫瓘左右怀疑司马遐矫诏,都劝卫瓘抵抗,卫瓘不听,被杀。

钟会邓艾:呦,这不卫瓘嘛,当年不是很威风嘛,现在这么拉了?

解决了这些人以后皇后贾南风终于大权在握。

在贾谧的建议下贾南风任用张华辅政,因为张华是个庶族,有能力却没威胁。

同时被任用的还有裴頠(wei)在张华裴頠的辅佐下,我大晋朝度过了最后的太平时光。

不过当时这些人非常的腐化,贿赂都是公开的,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互相推荐人才,当时的人把这种行为称为互市。

王沈作《释时论》虚构了东野丈人和冰氏之子的对话:在战国之时,霸王之初。

连平民都能当帝王将相,那个时候哪里会看重出生家庭的高低贵贱。

而我们这个上圣下明的阀门时代就不一样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蒸馍,你不服气?

鲁褒作《钱神论》: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见我家兄,莫不惊视,可怕的魔力甚至可以操纵鬼神,让死人变活,活人变死。

现在的人只看重钱,把钱称为孔方兄就是这么来的。

时间过得飞快,到了元康六年(296)正月,大赦。

五月,赵王司马伦把关中搞得一塌糊涂,导致氐羌叛乱。

于是就把赵王伦叫回京师,让梁王司马肜(róng)去平叛。

有人对张华说:“赵王宠信孙秀,关中之所以会出现叛乱,都是孙秀的错,应该让梁王杀了孙秀!”

张华同意了,司马肜也答应了。

但是孙秀的好朋友辛冉对司马肜说:“是氐羌自己想要造反,和孙秀没关系。”

事情是这样的:在元康西年五月的时候匈奴人郝散造反,八月,郝散投降,被冯翊都尉杀死。

元康六年五月,郝散的弟弟度元造反,联合了氐羌叛乱。

“原来是这样啊。”

听了辛冉的话后,司马肜就没对孙秀动手。

赵王伦到了洛阳后,就巴结贾后,想要求录尚书事(辅政)后来又求尚书令(三品)但是张华裴頠全都不同意。

十一月,梁王司马肜带着安西将军夏侯俊、建威将军周处等人出兵讨伐叛军。

周处,字子隐。

父亲是孙吴鄱阳太守周鲂(石亭断发赚曹休)可能是父亲死的早,没什么家教,在乡里横行霸道,父老乡亲都不喜欢他。

有一天,周处问父老:“咱们这儿五谷丰登,你们怎么看起来闷闷不乐的样子啊?”

父老叹息说:“我们这儿有三害,有什么好乐的!”

周处又问:“这三害都是些什么啊?”

答:“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还有你!”

可恶啊三害竟是我自己,周处大受打击。

之后上山射杀猛兽,投水搏蛟。

这个蛟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动物,总之打个蛟先。

周处和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在水中起起伏伏,大战三天三夜,糜烂数十里,费尽千辛万苦才打死了蛟。

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村里后却发现,乡亲们都以为周处和蛟同归于尽了,正在庆祝呢。

看到这一幕,周处心都碎了,没想到自己这么受人嫌弃,于是离开了家乡去找陆机陆云两兄弟(陆逊孙陆抗子)周处问陆云:“我蹉跎半生,碌碌无为,现在想改还来得及吗?”

陆云安慰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你还有大好的前途,且大丈夫只患志向未立,何忧功名不彰!”

从此以后周处励志好学。

孙吴灭亡后,王浑在建业喝酒,酒酣之际对吴国的人说:“你们这些亡国之余难道不感到悲伤嘛?”

周处回道:“汉末分崩,三国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你也是亡国之余。”

王浑面有惭色。

后来入洛阳当御史中丞(监察官员)铁面无私,连梁王违法都要管,于是这些权贵们就和当年的乡亲们一样非常的厌恶周处。

关中叛乱后,推齐万年为皇帝。

大臣们就乘机说:“周处是吴国名将的儿子,肯定会打仗,应该让他去平叛。”

有人劝周处说:你有老母亲,不如以此为借口推掉这个事。”

周处却道:“忠孝不能两全!”

齐万年有七万人,而夏侯骏逼周处用五千兵去打。

周处说:“没有援兵的话肯定要败,我败了对国家来说也是耻辱啊。”

夏侯骏不听,司马肜命令周处进军,饭都不给吃,强行让周处出击。

元康七年(297)正月,周处与齐万年战于六陌,结果王师败绩。

左右劝周处撤退,周处按剑道:“以身徇国,不亦可乎!”

最终力战而没。

七月,雍州疫,大旱,陨霜,关中饥,一斛米要一万钱,皇帝诏曰:骨肉相卖者不禁。

这就叫以卖代赈,两难自解。

当然了惠帝这智力水平写不了诏书,谁执政谁写诏书。

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