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筒子楼里的众生相
虽然身上还是软绵绵的没力气,但他坚持要起床。
王秀芹拗不过他,从柜底翻出件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外套递给他:"穿上,别闪着汗。
"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赵翼才算真正看清了这个"家"的全貌。
筒子楼的走廊又长又暗,两侧堆满了各家的杂物:蜂窝煤、腌菜缸、旧纸箱。
墙壁被煤烟熏得发黑,上面还有孩子们用粉笔画的歪歪扭扭的图案。
公用水房里,几个女人正在洗洗涮涮,水龙头哗哗地响,溅得满地水渍。
看见赵翼出来,一个烫着羊毛卷发型的妇女率先搭话:"哟,小翼病好啦?
听说你们待业青年明天要开会?
"赵翼点点头。
这妇女是隔壁孙婶,有名的包打听。
"我家那个混小子也得去。
"孙婶甩甩手上的肥皂沫,"天天在家挺尸,愁死个人!
你说这国家咋就不给分配工作了呢?
"旁边一个正在淘米的女人接话:"可不是嘛!
我家闺女毕业都半年了,还在家待着呢。
天天跟她那些小姐妹嘀嘀咕咕,也不知道琢磨啥。
"水房里的女人们顿时打开了话匣子,七嘴八舌地抱怨起来。
赵翼默默听着,目光扫过她们开裂的手指和洗得发白的衣袖。
回到屋里,王秀芹己经开始糊纸盒了。
粗糙的黄纸板在她手中翻飞,刷子蘸着浆糊,一刷一折,一个方方正正的纸盒就做好了。
动作快得让人眼花。
"妈,我帮您。
"赵翼搬了个小板凳坐下。
王秀芹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会?
""试试。
"赵翼拿起一个半成品,学着母亲的样子折叠。
但那纸板在他手里格外不听话,不是折歪了就是浆糊抹多了。
王秀芹看着儿子笨拙的样子,噗嗤笑了:"算了算了,别糟践东西了。
你去歇着,或者……出去透透气?
"赵翼没动。
他看着母亲那***裂粗糙的手,突然问:"糊一个多少钱?
""一分。
"王秀芹头也不抬,"一天糊上百十个,够买斤青菜了。
"赵翼不再说话。
他安静地看着母亲工作,心里默默计算着。
一百个纸盒一块钱,一个月不停手也就三十块。
而父亲赵大山那样的六级技工,一个月工资也不过五六十块。
这就是1980年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收入。
傍晚,赵大山下班回来,脸色比昨天更沉。
吃饭时一言不发,扒完饭就蹲门口抽烟去了。
王秀芹悄悄对赵翼说:"别惹你爸,车间里肯定又受气了。
"赵翼点点头。
他走到门口,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融在暮色里,烟头的红光一明一灭。
筒子楼里渐渐热闹起来。
各家都在做晚饭,炒菜声、训孩子声、收音机声混成一片。
空气里飘着白菜炖粉条和炒土豆丝的香味。
李强吹着口哨从楼下经过,看见赵翼,扬声问:"明天开会,一起去啊?
""成。
"赵翼应了一声。
李强晃晃悠悠走了,喇叭裤腿扫起地上的灰尘。
赵翼望着他的背影,又看看筒子楼里一盏盏亮起的昏黄灯光,突然觉得,这个时代就像这筒子楼一样,拥挤、破旧,却充满了粗粝的生命力。
而那个开会通知,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在他心里漾开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