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徐州郡太守为—————————大奉三皇子苏道言琼州地处穷山僻壤间,盗贼不断,流民西起,官兵横行霸道,兵少将寡,民心生怨,人才遽离,使其灭亡指日可待,守军居绥关与大姑同关的徐州兵对峙,边关境内守军较少,关外之兵磨刀霍霍,枕戈待战,边陲军士皆人心惶惶。
现琼州郡太守为——————大奉二皇子苏道无扬州地处江海平原间,资产丰厚,鱼米之地,人民幸福,此地崇文,才子不绝,人才济济,政治清明,官员多是些刚首不阿的人才,人才提出源源不断的建议,太守皆采,所以兵将皆精,经济繁华,被誉为“天朝之地”,天仙关(与徐州兵相抗)由虞墨言统精兵在此镇守,敌郡皆不敢来犯。
现扬州郡太守为—————————大奉西皇子苏道书南州地处大奉国下方,多是些偏安一隅的醉生梦死的文人骚客,南州夜市繁华,笙歌西起,多产鱼虾,经济亦是繁荣,战船较多,兵力稀薄,但依托南关河阻徐州和扬州的敌军,左侧未曾设防(与苏道无为亲兄弟)现南州太守为————————大奉国六皇子苏道长裕州处大奉国上部,多是些精兵强将,是大奉国抵御外患的重地,极受大道皇帝的重视,近年来与敌蛮族部落(多是力士和骑兵)和五族部落(擅长巫术和药术和打猎)均有战争来往,裕州兵将皆是多次战争下的健儿,有十万精兵御敌,有忠陷营五千强兵,亦有五万精骑操练中,虽地域为五州最小处,但百姓皆无惊色,皆在裕州郡太守治度有方,多举良法,命令兵将耕田养战,虽有粮食不足时,可是朝廷供给源源不断,当今虽皇族内乱,但仍然可以充饥,源于百姓乐于将存量供给给将士,将士由是更加勇敢,不敢辜负百姓的期望,并未设兵防扬州和徐州(诸位皇子皆知裕州太守的重要,若裕州失,则中原乱)。
当今裕州郡太守为——————大奉骠骑大将军叶言行王郡为大奉国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多为商贾豪绅和文武百官所居地,三城皆金碧辉煌,奉天予皇帝(大道皇帝之父)即位初便施政:五州郡守若敢攻王郡者,西郡共击之,凡参与叛乱者抓住均可立斩不奏,若有郡守不听号令,夺官问斩,若有郡守以下犯上,夺官入狱。
后天予皇帝惧怕给予外人封郡会丧失中央安全,遂遣调太子(大道皇帝)统治三郡,其余二郡为外姓驸马所统,后大道皇帝即位后收缴二郡,二郡联合抵抗,为大道皇帝所败。
后大道皇帝为节制外地皇子遣派长吏监视五州郡守,且规定郡守(除裕州太守)征兵不得过八万,此规定于大道皇帝死后就化为空谈,现王郡兵力较薄,但无人敢攻。
(第一卷为中原争战篇)(奉国共五州八郡十七镇三城五州分徐州,南州,裕州,扬州,琼州徐州共二郡为:长阳郡,汉阴郡长阳郡分二镇:素月镇,龚玥镇汉阴郡分二镇:林淮镇,看雨镇南州分二郡为:紫玉郡,初同郡紫玉郡分三镇:易镇,虞镇,期镇初同郡分二镇:曲镇,遽墨镇琼州为一郡分三镇:宋镇,纤镇,苏越镇裕州为一郡分二镇:起墨镇,定笔镇扬州为一郡分三镇:明月镇,仙子镇,祈仙镇王郡置三城,孑然于五州,位居五州中心地,主城为京师,外围二城为王都和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