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随父征战:九江城下的垂髫观者
城外的旷野上,孙坚率领的三千乡勇列成整齐的阵形,玄色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面上 “孙” 字格外醒目。
而城墙之上,黄巾军将领赵弘正指挥着士兵加固城防,箭矢与滚石堆积在垛口旁,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在乡勇阵后一辆简陋的马车里,西岁的孙权正扒着车窗向外张望。
他穿着一身缩小版的青色锦袍,碧色的眼眸里满是好奇,全然没有寻常孩童面对战火的恐惧。
身旁的侍女阿桃紧紧攥着他的手,声音带着颤抖:“小公子,快别往外看了,刀剑无眼,要是伤着可怎么办?”
孙权却摇了摇头,小手指着前方的阵形,奶声奶气地问道:“阿桃,爹爹为什么要把士兵排成这样的形状呀?
前面的人拿着盾牌,后面的人拿着长枪,像个大乌龟壳一样。”
阿桃愣了一下,她一个普通侍女哪里懂什么兵法,只能含糊地说道:“校尉这么排,肯定是有道理的,咱们只要乖乖等着就好。”
孙权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目光又转向阵前的孙坚。
父亲身披厚重的铠甲,手持那柄熟悉的铁剑,正与几个将领低声商议着什么。
阳光洒在父亲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光,那挺拔的身影,在孙权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半个月前,孙坚接到朝廷诏令,命他率军讨伐九江的黄巾军。
临行前,吴夫人本不愿让孙权随行,可孙坚却说:“乱世之中,哪有安稳的温室?
让仲谋跟着我,看看这战火,学学如何在乱世中生存,比在家里读再多书都有用。”
吴夫人拗不过他,只好让阿桃陪着孙权,随大军一同前往九江。
这些天来,孙权跟着大军一路奔波,见过沿途流离失所的流民,见过被战火焚毁的村庄,也见过父亲如何安抚百姓、整顿军纪。
他虽然年纪小,却也隐约明白,父亲口中的 “乱世”,远比富春县的宁静要残酷得多。
“咚!
咚!
咚!”
三声战鼓响起,打破了旷野的寂静。
孙坚将铁剑高举过头顶,大声喊道:“兄弟们!
九江城内的反贼烧杀抢掠,害苦了百姓!
今日咱们荡***贼,不仅是为了朝廷,更是为了守护江东的乡亲!
随我冲!”
话音落下,三千乡勇齐声呐喊,声音震彻云霄。
前排的士兵举着盾牌,稳步向城墙推进,后排的弓箭手则弯弓搭箭,瞄准了城墙上的黄巾军。
城墙上的赵弘见状,怒喝一声:“放箭!
扔滚石!
别让他们靠近!”
瞬间,箭矢如雨点般从城墙上射下,滚石顺着城墙滚落,砸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孙坚率领的乡勇虽有盾牌掩护,却也不时有人中箭倒地。
孙权紧紧攥着车窗的木框,碧色的眼眸里满是紧张,他看到一个熟悉的乡勇叔叔被箭矢射中肩膀,却依旧咬着牙向前冲锋,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爹爹会不会有事?”
孙权小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阿桃连忙安慰道:“小公子放心,校尉武功高强,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可孙权的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孙坚。
他看到父亲挥舞着铁剑,挡开射来的箭矢,亲自率领一队精锐绕到城墙侧面,那里的城防相对薄弱。
孙坚指着城墙根下的一处缺口,对身边的将领说道:“此处墙砖松动,咱们用火攻炸开缺口,趁机冲进去!”
将领立刻点头,命人搬来早己准备好的柴草和火油。
很快,柴草堆在缺口下点燃,火油浇上去,火焰瞬间窜起,灼烧着松动的墙砖。
城墙上的黄巾军见状,纷纷向缺口处投掷石块和火把,试图扑灭大火。
孙坚见状,抽出腰间的箭囊,弯弓搭箭,瞄准了城墙上的一个黄巾军小头目。
“咻” 的一声,箭矢精准地射中了小头目的心口,小头目惨叫一声,从城墙上摔了下来。
黄巾军顿时乱作一团,攻势也减弱了不少。
“就是现在!”
孙坚大喝一声,手持铁剑,率先向缺口冲去。
精锐乡勇紧随其后,趁着黄巾军混乱之际,从炸开的缺口处冲进了城内。
城内的黄巾军见城门被破,顿时军心大乱,纷纷西散奔逃。
赵弘试图组织抵抗,却被孙坚一剑挑***下,当场毙命。
失去首领的黄巾军再也没有了斗志,要么投降,要么逃窜,九江城很快就被孙坚收复。
当孙坚率领乡勇举着战旗,从城门里走出来时,城外的乡勇和百姓纷纷欢呼起来。
孙权也激动地拍着小手,大声喊道:“爹爹赢了!
爹爹赢了!”
阿桃也松了一口气,笑着说道:“小公子,我说校尉一定会平安无事的吧。”
不一会儿,孙坚骑着战马来到马车旁。
他翻身下马,铠甲上沾着血迹和尘土,脸上却带着胜利的笑容。
他走到马车边,一把将孙权抱了起来,在他的小脸上亲了一口:“仲谋,刚才怕不怕?”
孙权摇了摇头,小手指着孙坚的铠甲,说道:“爹爹好厉害!
那些反贼都打不过爹爹。”
孙坚闻言,哈哈大笑起来,随即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仲谋,你记住,打仗不是靠匹夫之勇,更要靠谋略。
刚才咱们之所以能攻破城门,是因为找到了城防的薄弱之处,还用火攻炸开了缺口。
在乱世中,只有懂得观察局势,找到敌人的弱点,才能克敌制胜,保住自己和身边人的性命。”
孙权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虽然他还不完全明白 “谋略” 的含义,但他记住了父亲说的 “观察局势找到弱点”。
他低头看了看父亲铠甲上的血迹,又看了看远处被战火焚毁的村庄,忽然问道:“爹爹,为什么要打仗呀?
那些百姓好可怜。”
孙坚的眼神暗了暗,轻轻抚摸着孙权的头,说道:“因为这乱世之中,总有一些人想趁乱作恶,欺压百姓。
咱们打仗,就是为了消灭这些恶人,让百姓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可打仗总会有牺牲,想要守护更多的人,就必须学会在战火中生存,学会如何战胜敌人。
这就是乱世中的生存之道,也是制胜之道。”
孙权默默听着,将父亲的话记在心里。
他看着父亲眼中的坚定,看着周围欢呼的乡勇和百姓,忽然觉得,父亲肩上的担子好重。
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像父亲一样,有能力保护身边的人,保护江东的百姓。
当天晚上,九江城内举行了庆功宴。
孙坚坐在主位上,与将领们商议着后续的安抚百姓和整顿城防事宜。
孙权坐在孙坚身边,手里拿着一个馒头,却没有心思吃。
他看着父亲与将领们讨论如何分发粮草,如何安置流民,如何加固城防,忽然想起白天父亲说的 “谋略”—— 原来,打赢了仗还不够,还要懂得如何治理城池,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也是乱世中生存与制胜的一部分。
宴会进行到一半,一个士兵匆匆赶来,向孙坚报告:“校尉,城外发现了一小股逃窜的黄巾军,正在劫掠附近的村落。”
孙坚闻言,立刻放下酒杯,站起身说道:“竟敢在我眼皮底下作恶!
来人,随我去剿灭这股反贼!”
将领们纷纷起身,准备随孙坚出发。
孙权也想跟着去,却被孙坚按住了肩膀:“仲谋,这次你就留在城里,跟着阿桃好好待着。
你还小,等你再长大一些,有的是机会上阵杀敌。
现在,你要做的是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这比上阵杀敌更重要。”
孙权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爹爹放心,我会好好观察,好好思考的。”
孙坚欣慰地笑了笑,转身率领一队乡勇,急匆匆地出了城。
孙权站在城门口,看着父亲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碧色的眼眸里满是坚定。
他知道,父亲这次去,一定能平安回来,就像白天在九江城下一样。
阿桃走到孙权身边,轻声说道:“小公子,夜深了,咱们回去吧。”
孙权却摇了摇头,说道:“阿桃,我想在这里等爹爹回来。
我还要看看,爹爹是怎么剿灭那些反贼的,虽然我不能上阵,但我可以观察爹爹的做法,将来我也要像爹爹一样,用谋略战胜敌人。”
阿桃见孙权态度坚决,只好陪他站在城门口。
夜色渐深,城外传来零星的厮杀声,孙权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他紧紧攥着小拳头,在心里默默为父亲祈祷。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远处传来了马蹄声。
孙权眼睛一亮,立刻踮起脚尖向远处望去。
只见孙坚率领着乡勇,押着一群俘虏,从夜色中走了出来。
孙坚的铠甲上又多了几处血迹,却依旧身姿挺拔,脸上带着胜利的笑容。
“爹爹!”
孙权大声喊道,快步向孙坚跑去。
孙坚弯腰将孙权抱了起来,笑着说道:“仲谋,爹爹回来了。
这次咱们不仅剿灭了反贼,还救了村里的百姓,夺回了被抢走的粮草。”
孙权看着父亲,认真地说道:“爹爹,我刚才在城门口想了,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先派人去侦查反贼的人数和位置,然后找到他们的弱点,再派兵去剿灭他们,就像爹爹白天攻破九江城一样。”
孙坚闻言,惊讶地看着孙权,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好!
好!
不愧是我的儿子!
仲谋,你记住,在乱世中,生存和制胜的关键,就在于观察、思考和谋略。
你今天能想到这些,比任何战利品都让爹爹开心。”
孙权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碧色的眼眸里闪烁着光芒。
他知道,今天的经历,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埋下了 “谋略” 的种子。
将来,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帮助他在乱世中生存下去,成为像父亲一样,能守护江东百姓的人。
夜色渐浓,九江城渐渐安静下来。
孙坚抱着孙权,走在回城的路上。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拉长了父子俩的身影。
孙权靠在父亲的怀里,听着父亲讲述着刚才剿灭反贼的经过,心中对 “乱世中的生存与制胜之道”,又多了几分理解。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他己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