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崔志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自信与热忱,正滔滔不绝地向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阐述自己革新军事的见解。
“陛下,如今边疆战事频繁,我军若想取胜,需革新战术,改良装备。
可效仿古时兵法,结合当下局势,组建特种小队,深入敌后,扰乱敌军部署……”崔志声音洪亮,言辞恳切,满心期待着自己的一番言论能得到皇帝的认可。
然而,站在一旁的丞相却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嫉妒与阴鸷。
他身着华丽朝服,手中的玉笏微微颤抖,显然是被崔志的话语激怒。
待崔志话音刚落,丞相便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崔志所言,看似有理,实则荒谬至极。
他这是妄图扰乱军心,更改祖宗定下的规矩,实乃大逆不道!”
崔志心中一紧,急忙看向皇帝,只见皇帝面露犹豫之色。
“陛下,臣一心为了我朝江山社稷,绝无扰乱军心之意。
丞相此举,分明是在污蔑!”
崔志大声辩解,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
皇帝沉思片刻,最终还是摆了摆手,道:“崔志,朕念你平日勤勉,此次便不追究你大逆之罪,但边疆之地,正需人才,你便前去历练一番吧。”
崔志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皇帝,“陛下,臣……”还未等他说完,皇帝己拂袖而去。
“哼,崔志,这就是与老夫作对的下场。
边疆之地,可不是那么好过的。”
丞相冷冷地瞥了崔志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崔志握紧了拳头,心中满是愤懑与不甘。
自己一心报国,却遭此陷害,被发配边疆。
但他深知,此刻再多的争辩也是徒劳,只能无奈地收拾行囊,在官兵的押送下离开京城。
京城街道上,百姓们纷纷侧目,看着这位被押送的官员。
崔志骑在马上,望着熟悉的街道和人群,心中五味杂陈。
曾经,他怀揣着满腔抱负来到这里,渴望能在朝堂上一展身手,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快走!
别磨磨蹭蹭的。”
押送的官兵不耐烦地催促道。
崔志深吸一口气,拍了拍马,跟随官兵踏上了通往边疆的官道。
一路上,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仿佛也在为他的遭遇而悲叹。
崔志满心愤懑,不断思考着自己为何会遭此陷害。
他明白,丞相忌惮自己的才能与新思想,害怕自己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才设计将自己发配边疆。
“边疆,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等待我的又会是什么?”
崔志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心中对未知的命运感到担忧。
但他生性坚韧,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暗暗下定决心,即便身处边疆,也要做出一番成绩,让那些陷害他的人看看自己的能力。
随着行程的推进,离边疆越来越近,崔志的心情也愈发沉重。
他深知,边疆战事吃紧,自己此去,必定困难重重。
但他相信,凭借自己现代的军事知识和坚韧的性格,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崔志一行人在一个小镇上稍作休息。
崔志坐在客栈的角落,默默吃着干粮,听着周围人的谈论。
“听说边疆又要打仗了,那些士兵可真是可怜啊。”
“是啊,边疆常年遭受敌国侵扰,百姓生活困苦,军事防御又薄弱,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崔志心中一凛,边疆的局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
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了。
夜晚,崔志躺在简陋的客栈床上,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远在京城的家人,不知道他们得知自己被发配边疆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同时,他也在思考着到了边疆后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
“不管怎样,我都不能放弃。
我要改变边疆的命运,让那些陷害我的人后悔。”
崔志握紧了拳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崔志不断向押送的官兵打听边疆的情况。
官兵们虽然对他这个犯官态度并不友好,但在崔志的软磨硬泡下,还是透露了一些信息。
边疆兵力不足,物资匮乏,敌国军队时常来袭,百姓苦不堪言。
崔志心急如焚,深知边疆局势危急,自己责任重大。
他试图从官兵口中获取更多信息,却发现官兵们也对边疆充满恐惧和无奈。
终于,在历经多日的跋涉后,崔志远远地看到了边疆的城墙。
城墙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破败不堪,透着一股沧桑与凄凉。
崔志望着远处边疆的方向,心中疑惑,边疆等待他的究竟是怎样的绝境?
他深吸一口气,策马向前,准备迎接未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