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记忆碎片:泥泞里的人生底色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二章 记忆碎片:泥泞里的人生底色冷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砸在灯架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像是在敲打着江哲混乱的思绪。

他扶着灯架站稳,后背被橡胶棍砸过的地方还在隐隐作痛,可更清晰的,是涌入脑海的、属于“原主江哲”的记忆碎片,尖锐又沉重,一点点拼凑出这具身体的人生底色。

原主和他同名,今年刚满22岁。

出生在河北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是工厂里的普通工人,日子不算富裕,却也算安稳。

他从小就喜欢看电影,高考时凭着一股韧劲,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成了家里的骄傲,也成了整个小县城的“准明星”。

北电的日子,是原主人生里最明亮的一段时光。

他每天泡在图书馆里看电影理论,跟着老师拍短片,哪怕只是帮学长们打打杂、扛扛机器,也觉得浑身是劲。

他曾偷偷在笔记本上写满导演梦,幻想着有一天能拍出自己的电影,让父母为他骄傲,让更多人看到他的镜头。

可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去年冬天,原主的父亲突然查出胃癌晚期,手术费、化疗费像一座大山,瞬间压垮了这个普通的家庭。

家里的积蓄很快花光,还欠了一***外债,母亲整日以泪洗面,父亲躺在病床上,拉着他的手说“别读了,回家吧”。

那时的原主,才刚上大二。

一边是梦寐以求的导演梦,一边是病危的父亲和负债累累的家,他没有选择。

他悄悄办理了退学手续,没敢告诉老师和同学,只带着简单的行李,跟着远房亲戚来了横店。

亲戚说“横店能拍戏,能赚钱”,可来了才知道,像他这样没背景、没经验的肄业生,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就是场务助理——一个每天搬道具、架灯架、被呼来喝去,一个月只能拿几百块工钱的底层岗位。

原主的性格本就内向,退学的自卑、对父亲病情的焦虑、对未来的迷茫,让他变得愈发怯懦。

在片场里,他总是低着头,别人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哪怕被打骂、被欺负,也从不敢反抗。

王虎就是看准了他这一点,把所有脏活累活都推给他,心情不好时,还会把他当出气筒。

今天这场雨戏,原主己经连续熬了两个通宵——前一晚帮剧组搬设备到凌晨,早上五点又要起来搭灯架,连口热饭都没来得及吃。

刚才站在雨里,他实在撑不住,眼前一黑走了神,手里的灯架才歪了出去,险些勾到杨幂的戏服。

他知道自己闯了祸,吓得浑身发抖,只能低着头任由王虎打骂。

他甚至不敢抬头看一眼被惊扰的杨幂,更不敢奢望有人会帮他解围——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片场,一个底层场务的尊严,比地上的泥泞还要廉价。

片场里依旧嘈杂,雨丝打在帆布棚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江哲靠在灯架上,闭上眼睛,任由这些记忆在脑海里翻滚,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着,又酸又涩。

他想起原主笔记本里的话:“等赚够了钱,就带爸爸去北京治病,然后再考回北电,一定要当导演。”

简单的愿望,却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遗憾。

“江哲,灯架调好了吗?

要开机了。”

场务的喊声拉回了江哲的思绪。

他睁开眼,看向远处的监视器,伍宗德导演己经坐在了椅子上,摄影师正在调试镜头,而杨幂,己经重新站在了雨巷的入口,油纸伞斜斜地举着,眼神重新落回了剧本上。

刚才帮他解围时的平静,仿佛只是一场错觉。

江哲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翻涌,双手握住灯架,按照前世的经验,一点点调整着角度。

指尖触到冰冷的金属,却比刚才更坚定——他不仅要替原主活下去,还要替他实现梦想。

治好父亲的病,考回北电,成为导演。

还有,护住眼前这个,在他最狼狈的时候,递来一丝善意的女孩。

“好了,虎哥。”

江哲调整完最后一个角度,对着不远处的王虎喊道,语气里没有了原主的怯懦,只有平静。

王虎走过来,斜着眼睛打量了一下灯架,又看了看江哲,冷哼一声:“算你识相,别以为有杨老师帮你,你就能翻天。

再出错,看我怎么收拾你。”

江哲没有说话,只是默默退到了一边。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反抗的时候,他需要隐忍,需要等待机会。

副导演举着对讲机,大声喊道:“各部门准备!

开机!”

杨幂提着裙摆,走进了雨巷。

柔和的灯光打在她的侧脸上,雨丝在镜头里成了朦胧的光斑,她奔跑时飘动的衣角,回头时带雨的眼神,都被镜头精准捕捉,原本杂乱的雨景瞬间有了故事感。

监视器后的伍宗德眼前一亮,忍不住点了点头。

江哲站在角落,看着镜头里的杨幂,眼神变得坚定。

2002年的横店很冷,原主的人生很狼狈,但从现在开始,一切都将不一样。

他的导演之路,要从这盏灯开始,重新点亮。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