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厅偶遇沈清辞
我拢了拢身上半旧的素色襦裙,春桃快步跟在身后,手里捧着个刚沏好的茶盏——按规矩,见客是要奉茶的。
前厅的雕花木门虚掩着,还没走近,就听见王氏带着笑意的声音:“清辞这孩子,就是心细,还特意给你妹妹带了补品来。”
“伯母客气了,”一个清冷的女声响起,语调平稳得没什么起伏,“前几日听说凌二姑娘落水,想着过来看看,略尽心意罢了。”
我推开门时,正见王氏拉着个穿月白长衫的少女说话。
那少女约莫十五六岁,墨发松松挽了个髻,只用一支玉簪固定,眉眼清俊,眼神像秋日的湖水,透着股疏离的静气。
她手边的紫檀木桌上,放着个精致的锦盒,想来就是王氏说的“补品”。
“昭儿来了,快见过你清辞姐姐。”
王氏见我进来,立刻招手,脸上的笑容比刚才更热络了些。
沈清辞转过头,目光落在我身上,没有打量,也没有探究,就像在看一件寻常物件。
我屈膝行了个礼:“见过沈小姐。”
“凌二姑娘。”
她微微颔首,声音依旧淡淡的,“听闻姑娘前些日子落水,身子可大安了?”
“劳沈小姐挂心,己无大碍。”
我首起身,目光不经意扫过桌上的锦盒,系统突然弹出提示——物品:雪参含片。
成分:五年生雪参、冰糖、蜂蜜。
效果:补气养血,无异常添加。
倒真是正经补品。
我心里微动,看来这位沈小姐并非王氏一党。
王氏见气氛有些淡,赶紧打圆场:“清辞刚从宫里回来,还带来了陛下赏赐的云雾茶,昭儿快尝尝。”
说着便示意丫鬟给我倒茶。
茶盏刚递到手里,就听沈清辞忽然开口:“前几日在太液池边,听闻凌二姑娘的《寒江独钓图》得了太傅赞赏,不知可否借我一观?”
我愣了一下。
原主确实喜欢画画,可从未得过太傅赞赏,这沈清辞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春桃在身后轻轻拽了拽我的衣袖,眼里满是困惑。
王氏也有些错愕,随即笑道:“小孩子家瞎涂乱画的,哪当得清辞你这般夸奖。”
沈清辞却看着我,眼神里多了丝不易察觉的探究:“我倒是觉得,能把孤舟的孤寂画得入木三分,定是有自己的心思在里面。
听说姑娘落水前,正在湖边临摹这幅画?”
这话像是在提醒,又像是在试探。
我指尖捏着温热的茶盏,慢慢道:“沈小姐谬赞了,那日不过是兴之所至,画得仓促,怕是入不了眼。
倒是听说沈小姐的棋艺冠绝京华,改日若有机会,真想向您请教。”
她眼底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轻轻颔首:“好说。”
正说着,凌玥从外面跑进来,手里还拿着支刚折的红梅,看见沈清辞眼睛一亮:“清辞姐姐你来啦!”
转头瞧见我,脸上的笑淡了些,“妹妹也在啊,身子好些了?”
“劳姐姐挂心。”
我淡淡回应,懒得跟她虚与委蛇。
凌玥却像是没听出我的冷淡,凑到沈清辞身边,献宝似的把红梅递过去:“你看这花好看吗?
我特意去后院折的,想着插在你那只青瓷瓶里正好。”
沈清辞看了眼那支红梅,没接,只道:“君子不夺人所爱,凌大小姐自己留着吧。”
语气依旧平淡,却让人莫名觉得难以亲近。
凌玥的手僵在半空,脸上有些挂不住。
王氏赶紧打岔:“玥儿刚学了支新舞,正好清辞在,快跳来看看。”
沈清辞却站起身,拿起桌上的锦盒:“时辰不早了,我还要去趟国子监,就不叨扰了。
这点补品给二姑娘补身子,告辞。”
她转身往外走,经过我身边时,脚步顿了顿,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湖边的青苔滑,下次临摹,记得离水远些。”
我心头一震,抬头时,她己经走出了前厅。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的衣摆上,月白色的料子泛着柔和的光,竟有种说不出的清朗。
王氏看着她的背影,撇了撇嘴对凌玥道:“摆什么架子,真当自己是公主了?”
又转向我,语气缓和了些,“清辞这孩子就是性子冷,你别往心里去。”
我敷衍地点点头,心里却反复琢磨着沈清辞那句提醒。
她显然知道些什么,那句“离水远些”,更像是在暗示原主的落水并非意外。
回院的路上,春桃忍不住问:“姑娘,沈小姐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我捏了捏手心,阳光把影子拉得很长:“意思是,这府里想让我‘再落水’的人,恐怕不少。”
刚走到院门口,就见周嬷嬷叉着腰站在那里,见了我就嚷嚷:“二姑娘可算回来了!
夫人让你把那盒雪参送到大小姐院里去,说是大小姐最近练舞辛苦,正需要补补!”
又是凌玥。
我看着周嬷嬷手里的锦盒,眼底冷了几分。
“知道了。”
我接过锦盒,转身对春桃道,“去,把我院里那盆快枯死的兰草挖出来,装在锦盒里。”
春桃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眼睛亮起来:“奴婢这就去!”
周嬷嬷没听清我们说什么,只催着:“快点送去,别让大小姐等着!”
我抱着锦盒往凌玥的“邀月院”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盒面上,映出细碎的光斑。
沈清辞的提醒像颗石子,在心里漾开圈圈涟漪——看来这深宅里,不止有明枪暗箭,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旁观者。
而凌玥想要的雪参?
呵,一盆快枯死的兰草,配她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