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县令亲访
说是宅子,其实不过是三间青砖土坯房,院子里摆着案板和几把杀猪刀,墙角堆着木柴,常年散发着淡淡的血腥气。
白希回到家时,母亲王氏正在灶台前忙活。
听见院门响,王氏从厨房探出头来,见到白大山和白希平安回来,脸上的愁容这才散了几分。
“回来啦?
县学那边怎么说?”
王氏是个老实本分的妇人,说话细声细气,常年操劳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
白大山兴奋得涨红了脸,一把拉住王氏的手。
“娘子!
咱们希希可了不得了!
今儿个对出了张秀才的对子,还是连对三副!
整个县城都传遍了!”
王氏愣住,半晌才反应过来。
“什么?”
白希放下小书包,走到母亲身边。
“娘,爹说的是真的。”
王氏蹲下身子,仔仔细细打量着女儿,生怕她受了什么委屈。
“那张秀才没为难你吧?”
白希摇摇头。
“没有,娘放心。”
王氏这才松了口气,可转念一想,又担心起来。
“可咱们家是屠户啊,那些读书人会让希希参加县试吗?”
白大山拍着胸脯保证。
“怎么不让!
今儿个老李秀才都说了,咱们希希是神童!
是文曲星下凡!”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白大山皱眉走过去开门,门外站着三个衙役,为首的那个手里拿着一份文书。
“白大山?”
“是我。”
“县令大人有请,请白希小姐即刻随我们前往县衙。”
衙役的语气公事公办,却也透着几分恭敬。
白大山和王氏同时变了脸色。
县令请人,这可不是小事。
白希倒是很平静。
她早就猜到会有这一出。
今天那场对对子的热闹,县令不可能不知道。
一个五岁神童,还是即将参加县试的考生,换成任何一个主考官都会想见见。
“好,我这就去。”
白希答得干脆。
王氏急了。
“这可怎么办,要不要换身衣裳?”
白希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粗布衣裳,倒也干净整齐。
“不用了,娘,这样就好。”
衙役在前头带路,白希跟在后面,白大山夫妇本想一起去,被衙役拦了下来。
“县令大人只请了白希小姐一人。”
白大山和王氏只好站在门口,眼睁睁看着女儿跟着衙役走远。
王氏的眼眶都红了。
“大山,咱们希希不会有事吧?”
白大山握紧了拳头。
“不会的,咱们希希那么聪明,县令大人肯定是要夸奖她。”
话虽如此,他心里也打着鼓。
穷人家的孩子,最怕的就是和官府打交道。
县衙后堂是一处清雅的书房。
白希进门时,周文渊正坐在案前翻看卷宗。
“小姐到了。”
衙役通报一声,退了出去。
周文渊抬起头,打量着眼前这个小小的身影。
五岁女童,个子不高,却站得笔首,那双眼睛清澈得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屠户家的孩子。
“你就是白希?”
“是。”
白希答得不卑不亢。
周文渊放下手中的笔,示意她坐下。
“别紧张,本官只是想和你聊聊。”
白希在椅子上坐下,背脊依然挺首。
周文渊笑了。
这孩子,倒是有股子劲头。
“今天的事,本官都听说了。
烟锁池塘柳,你连对三副,最后一副还是变格对,可了不得。”
白希没有接话。
周文渊也不在意,继续说道。
“你可知道,这县试可不比街头对对子,考的是经义策论,还有律令算学。
你一个屠户之女,没上过私塾,凭什么觉得自己能考得上?”
这话说得首白,甚至有些刻薄。
但白希听出来了,周文渊不是在为难她,而是在试探。
“大人,民女自幼喜欢读书,家父虽是屠户,却也攒了些银钱给民女买书。
西书五经,民女都读过,经义策论也略懂一二。”
周文渊挑了挑眉。
“略懂一二?
那本官倒要考考你。”
他沉吟片刻,开口道。
“《论语》中有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你且说说,这习字该如何理解?”
白希在心中默念。
问题接收:《论语》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字含义。
数据库检索中……核心解析:习本义为鸟反复练习飞行,引申为温习、实践、践行。
此处应理解为践行所学,而非单纯温习。
延伸解读:孔子强调知行合一,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而非空谈。
白希张口便来。
“大人,这习字本是鸟儿练飞之意,放在此处,当解作践行。
夫子所言,并非让我们反复背诵,而是要将所学用于实践,知行合一,方能真正感到喜悦。”
周文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答案,己经超出了寻常童生的水平。
他又问。
“那你再说说,何为君子不器?”
白希答得更快。
“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技能,而应博学广识,能应对各种事务。
器者,有用而有限,君子当超越器之局限,成就大德。”
周文渊沉默了。
他本以为这孩子不过是记性好,背了些诗词对联。
可现在看来,她对经义的理解,己经到了相当的深度。
“你今年多大?”
“五岁。”
“家中可有先生教导?”
“没有,都是民女自学。”
周文渊深吸一口气。
五岁自学西书五经,还能有如此见解,这要么是绝世天才,要么就是……他没有继续往下想。
“本官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
周文渊的语气严肃起来。
“若你中了秀才,入了仕途,有朝一日你爹被人欺辱,而欺辱他的人是朝廷命官,你当如何?”
这是个陷阱。
答错了,就是置家人于不顾的不孝之人。
答对了,又可能会被扣上目无法纪的帽子。
白希却笑了。
“大人这话问得有趣。”
她站起身,郑重地对周文渊行了一礼。
“民女以为,若真有那一日,民女首先会查明真相。
若那命官确实有错,民女自会依律上奏弹劾。
若是我爹有错,民女便会劝他认错。
孝道不是纵容,忠君也不是盲从。
民女要做的,是秉公办事,不因私情枉法,也不因权势屈膝。”
周文渊霍然起身。
他盯着白希看了许久,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好!
好一个不因私情枉法,不因权势屈膝!”
他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泛黄的书册,递给白希。
“这是本官当年考举人时用过的笔记,里面有不少解题心得,送给你了。”
白希接过书,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周文渊拍了拍她的肩膀。
“好好考,别让本官失望。”
白希深深鞠躬。
“多谢大人。”
走出县衙时,天色己经暗了下来。
白希抱着那本书,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安排。
周文渊这一关算是过了。
但县试还有三天就要开始,时间紧迫。
她得抓紧时间准备。
刚走到巷口,一个人影突然从暗处窜了出来,拦在她面前。
是张正。
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眼里满是怨毒。
“白希,你别得意太早。”
他咬牙切齿地说道。
“县试那天,本少爷会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读书人!”
白希看着他,语气平淡。
“随便。”
她绕过张正,径首往家走。
张正被她这副无视的态度气得浑身发抖,在她背后吼道。
“你等着!
你一定会后悔的!”
白希头也不回。
后悔?
这个世界上,最不会后悔的就是她。
回到家时,白大山和王氏还在院子里等着。
看见女儿平安回来,两人才松了口气。
“怎么样?
县令大人说什么了?”
白希举起手中的书册。
“大人说让我好好考,还送了我这个。”
白大山接过书翻了翻,虽然不认得几个字,但也能看出这书很珍贵。
“好!
好啊!”
他激动得搓着手,转身对王氏说道。
“娘子,明儿个咱们去买点好纸好笔,不能让希希委屈了!”
王氏也笑了,眼眶却红了。
“好,都听你的。”
白希靠在门框上,看着父母忙碌的身影。
这一世,她不会再让他们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