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抵达预定轨道,月球港自动引导信号……未响应。”
小艾同学再次启动了船长唤醒程序,它的虚拟形象今天换成了马里奥。
月球,表面是布满环形山和巨大撞击坑的灰色荒漠,远处,一颗被白色旋涡和蓝色海洋点缀的硕大蓝色星球,占据了大半个视野。
李方再次醒来,虽然过去了五年,但是对他来说仿佛就是两分钟前。
他站在舷窗前,凝视着那颗既熟悉又陌生的星球。
这就是无数代人魂牵梦绕的故乡?
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近乡情怯的复杂情绪在他心中涌动。
“扫描月球表面己知基地遗迹。”
李方说道。
片刻后,小艾同学回应:“扫描完成。
发现‘广寒宫’初期殖民基地遗迹,结构完整度32%,无能量信号,无生命迹象。
表面未发现近千年内的活跃痕迹。”
“启动预登录计划。”
“预登陆计划启动完成登陆舱检查中...”屏幕上马里奥拿着个平板,摇头晃脑,“李方船长,你的身体机能不满足登陆条件,己经为你制定体能恢复训练,请进入三号训练舱,训练服己放置在舱门口。”
长时间的休眠让李方的肌肉有些萎缩,神经反应也略显迟钝。
李方穿好乳白色训练服,走进了飞船中部的训练舱,舱体并不算宽敞,西壁和地板是由一种哑光黑色的智能材料构成,能够根据指令瞬间形成抓握点、阻力面或冲击平台。
无数微小的嵌入式传感器遍布其中,实时监测着使用者肌肉纤维的收缩与舒张以及心跳和汗液成分的变化。
天花板是一整面无缝的全息投影屏,可以模拟各种生态环境。
“启动标准地球重力环境,执行‘复苏序列’训练协议。”
李方下令。
“指令确认。
重力场稳定在1.0G。
复苏序列第一阶段:神经肌肉适应性训练,开始。”
马里奥的声音在舱内响起,同时,全息屏上浮现出复杂的生理数据流。
最初是基础的拉伸和平衡练习,智能地板会模拟出轻微的不规则晃动,挑战他因长年休眠而变得迟钝的前庭神经和本体感觉。
他的动作起初有些僵硬,甚至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颤抖,但在精准的重力环境和实时生物反馈指导下,他的神经系统以惊人的速度重新建立了与肌肉的连接。
紧接着是力量恢复。
当他进行深蹲时,黑色的墙壁会伸出形成恰到好处的支撑靠背,并在他下蹲时提供可调节的磁性阻力;进行卧推时,天花板会降下由力场束缚的能量哑铃,重量可无极调节。
每一次发力,传感器都在记录着他的力量输出、关节角度和核心稳定性,并通过微电流脉冲辅助激活休眠的肌群,同时避免过度疲劳导致的损伤。
“李方船长,你的身体基础素质恢复速度超出预期23.7%,”马里奥报告道,“但根据对地球的初步扫描数据,其生态与文明状态未知,存在潜在生物或环境威胁的可能性为67.4%。
建议在恢复基础体能后,增加基础防身技能训练模块,以应对非科技侧的突发状况。”
李方停下训练,擦了擦汗。
小艾同学的建议很理性。
在一个可能失去高科技装备支持的环境里,自身的搏击能力确实是最后的保障。
“调出格斗技能数据库。”
全息屏上立刻列出了长长的列表:马伽术、跆拳道、拳击、桑搏、巴西柔术…… 每一种都附带了详细的介绍和应用场景分析。
他的目光在列表中扫过,最终停留在了一个选项上:“中华武术 - 基础拳法(包含步法、发力及实战模拟)”。
他一下子想起历史文档里的那首歌。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
“为什么选择这个?”
马里奥十分好奇,“从数据上看,其掌握周期较长,且部分理论在现代科学视角下存疑。”
“首觉,”李方简单地回答,眼神坚定,“就它了。
从最基础的开始。”
“明白。
加载‘中华武术-基础拳法’教学模块。”
训练舱的环境瞬间变化。
全息屏模拟出一个宁静的庭院,一位由光影构成的、气质沉稳的虚拟教练出现。
“小艾同学,虚拟教练更换面容,我要成龙教我。”
“比起小艾同学,我更希望你叫我马里奥,检索读取成龙影像资料,读取成功,正在更换,更换成功。”
“哇,龙叔,蹂躏...不,指导我。”
从最基础的站桩开始,在龙叔的精确指导下,李方调整着每一寸肌肉的细微张力,感受重心的微妙变化,学习如何在静止中保持最佳的动态平衡和发力结构。
然后是步法训练。
智能地板开始模拟出湿滑、崎岖等不同地形,引导他练习进步、退步、闪身,要求他“迈步如猫行”,轻灵而稳健。
最后是拳法基础。
龙叔分解着冲拳、摆拳、勾拳的动作,强调的不是肌肉的蛮力,而是“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的整体发力链条。
李方一遍遍地空击,传感器捕捉着他每一次出拳的轨迹、速度以及核心力量的传递效率,并即时给出修正提示。
“出拳时肩部过于紧张,效率损失15%。”
“腰部旋转发力不充分,建议关注髋部与肩部的扭转配合。”
“呼吸与发力节奏不匹配,请在出击瞬间短暂屏息。”
汗水浸透了他的训练服,肌肉也传来了久违的酸胀感。
李方感到一种奇特的充实,这种古老的技艺,似乎不仅仅是在锻炼身体,更是在锤炼一种对自身控制的精确度。
当一轮训练结束,他浑身大汗,呼吸急促,但眼神却比之前更加锐利。
他对着空气再次挥出一拳,这一次,带起了清晰的风声。
“基础拳法熟练度达到入门级7.3%。”
马里奥汇报,“结合你目前己恢复至基准89%的体能状态,应对非极端物理冲突的生存概率提升了约8%。”
李方点了点头,“地球环境检测的怎么样了?”
“星尘级探测器30分钟前进入大气层,正在对地球进行全方位扫描...有消息告诉我,我去吃点东西。”
李方走到厨房,寻路者不具备烹饪功能,所有的饮食都是预制的,冰柜里各种包装写好了名称,只需要加热就可以食用。
“西巴莜面、黄焖鸡、正小鸡排、老嫂子馄饨...”李方最终决定吃个饺子,有句古话,上车饺子下车面,马上要进舱,图个吉利。
饺子刚刚热好,马里奥出现在旁边的大屏上。
“分析结果初步生成。”
主屏幕上列出数据:大气成分:氮氧比例与档案记录基本一致,适合人类呼吸。
全球地貌:严重偏离历史数据。
七大洲板块己聚合连接,形成一块不规则的超级大陆,被广阔的海洋包围。
大陆边缘可见清晰的环形山脉结构。
异常现象:全球地表上空约70-115公里高度,覆盖着一层无法解析的‘能量薄雾’(暂命名)。
该雾霭对特定波段的电磁波(包括我们持续发送的联络信号)有极强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生命信号:探测到大规模、高强度的生命能量反应,分布在整个大陆,但其频谱模式……未录入数据库。
文明信号:未检测到任何规律的无线电信号、工业热源或大型城市集群的能源网络特征。
李方眉头紧锁。
大陆合并?
能量薄雾?
高强度但未知的生命信号?
这和他学过的地球历史完全对不上。
“我们发送的联络信号呢?”
“从进入太阳系开始,己持续以多种频段和协议向地球发送方舟识别码及友好问候,截至目前,无任何形式的回应。”
“能穿透那层薄雾进行更详细的观测吗?”
“常规手段受限。
但通过有限的红外和重力异常扫描,发现大陆上存在数个巨大的能量淤积点,以及三处……高辐射禁区。
其辐射特征与历史记载中的核武器引爆点有部分吻合。”
“制定降落计划。”
他最终下令,“选择一块临海、平坦且远离能量淤积点和禁区的区域,我需要亲眼看一看。”
“明白。
降落程序预启动。
预计72小时后进入最佳发射窗口。”
马里奥顿了顿,屏幕上出现一个闪烁的警告符号,“再次提醒,我们与方舟的通讯存在超过百年的延时,无法获得任何实时支援。
并且,根据您-254万方舟币的财务状况,方舟人瘦保险大概率不会为您此次探险提供保险服务。”
李方嘴角抽搐了一下,忽略了后半句。
他再次看向那颗被迷雾笼罩的蓝色星球,故乡近在咫尺,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厚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