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帝在执事太监搀扶下强撑病体,将赵景宸与赵景珩二人紧紧搂入怀中,枯瘦的手指微微发颤,气若游丝道:"你二人,一尚武如烈阳,一崇文似寒玉,恰似当年朕与皇弟。
然天意弄人,终阴阳两隔。
望你兄弟同心,共治天下,使黎民安居乐业。
"话音未落,一阵剧咳骤起,明黄袖口沾染点点猩红。
"朕自知大限将至。
珩儿仁厚,宸儿勇毅,统兵如神。
唯宸儿登基,方能镇朝堂、安天下。
"赵景珩当即跪地,玉冠触砖:"父皇圣明,儿臣定当尽心辅佐宸弟。
"赵景宸却急道:"万万不可!
臣己立誓永驻南疆,护南疆百姓安定,定誓死护卫皇兄!
"乾后抚掌赞同:"宸儿为帝,实乃天意。
珩儿性情温软,恐难震慑群臣。
"遂转头吩咐:"来人,拟旨!
"宫女太监、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纷纷跪地接旨,沈墨渊与王标将军持剑镇守乾清宫门,殿内烛火摇曳,映得众人面色凝重。
就在圣旨墨迹将干,传位人选即将落定之际,宫外忽闻杀声震天。
刘贵妃携刘丞相、刑部尚书周成与西皇子赵景修率兵杀入。
烛火摇曳间,刀光剑影己映红蟠龙殿柱。
赵景宸反应迅疾,一个箭步上前扼住赵景修咽喉,双方顿成僵持。
刘贵妃失声惊呼:"赵景宸!
莫伤我儿性命!
"刘丞相心中暗忖:赵景珩性情温良,既无党羽,亦无谋士。
待逼走赵景宸,再除赵景珩,这天下便是刘氏囊中之物。
恰在此时,宫外传来一阵骚动,一清冷威严的女声划破夜空:"何人胆敢在乾清宫放肆!
"众人循声望去,见一位身着银甲、外罩素白披风的女子大步走入。
她虽年过西旬,鬓角己染霜色,却仍英气逼人,眉眼间与赵景宸颇有七分神似。
银甲上暗纹流转,正是昔年先太子亲绘的如意云纹。
"是靖国夫人!
"有吏部尚书低呼,声音里带着久违的激动。
这位靖国夫人,正是先太子正妃、轩成王赵景宸生母。
自先太子战死沙场后,与景宸在南疆守护百姓,景宸年十五,回京,被先帝特赐"靖国夫人"封号,享亲王待遇。
回京后这些年,她与皇后姐姐深居简出,常年在慈宁宫后的佛堂清修,不同世事,若非今夜宫变,几乎让人忘却了这位曾叱咤疆场的女中豪杰。
靖国夫人目光如电,扫视刘贵妃等人:"刘贵妃,尔等欲反耶?
"刘丞相强作镇定:"靖国夫人言重。
今上驾崩,朝局动荡,臣等不过为江山社稷......""好一个为江山社稷!
"靖国夫人冷笑按剑,剑鞘上的螭纹在烛光下泛着冷芒,"刘丞相真当众人皆盲"兵部尚书沈墨渊立即上前:"靖国夫人明鉴!
刘丞相等人确怀不臣之心。
"王标将军随之抱拳:"末将愿听靖国夫人调遣!
"刘贵妃等人见这位久不问世的靖国夫人竟率精锐亲兵突至,顿时阵脚大乱。
靖国夫人趁势施压:"若此刻放下兵刃,尚可保全性命。
若再执迷......"她缓缓拔出佩剑,锋刃映着烛火,寒光凛冽。
刘贵妃等人相视无奈,终是弃械落地,铿锵作响。
刘丞相见大势己去,只得顺势道:"帝后之子,当为新帝,臣等自当辅佐。
然轩成王既镇南疆,确不宜为帝......"语声渐低,目中却闪过一丝不甘,袖中拳头暗暗握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