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隆中对卧龙出山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林羽正沉浸于思绪之中,忽然听闻那熟悉的声音,仿若一道催征的鼓点,令他瞬间回过神来。

不及多想,他当即加快步伐,匆匆步入草堂之中。

抬眼望去,那位名垂青史、为千秋万代所敬仰的丞相——诸葛亮,便真切地出现在眼前。

只见他虽身着粗朴的麻服,却难掩那与生俱来的超凡气质。

其身姿挺拔,仿若苍松翠柏,八尺之躯尽显伟岸;面庞之上,眉清目朗,器宇轩昂,果真是如史书所绘,容貌盛伟,令人心生敬畏。

林羽此刻满心激动,全然顾不上其他繁文缛节,赶忙上前,双手抱拳,深深作揖道:“先生。”

诸葛亮目光轻移,见林羽神色匆匆,不禁问道:“来福,何事惊慌?”

林羽猛地一愣,心中纳罕:“来福?

难不成先生身边还有个叫常威的书童?”

他稍作定神,旋即想起刘备兄弟三人此前多次递上拜帖,皆因先生外出而未能得见,此次前来,又在门口苦苦等候多时。

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向丞相禀明:“先生,刘玄德刘将军曾多次遣人呈递拜帖,欲求一见,奈何先生外出,未能如愿。

此番前来,将军己在堂外静候良久,实乃心诚意切,盼能得先生接见。”

孔明闻得此言,神色微微一变,轻责道:“汝何不早报?”

恰在此时,刘备己知诸葛亮己然醒来,遂稳步从堂外迈入堂内,赶忙出言为林羽解围:“先生休要怪罪仙童,实乃备执意要在堂外等候,令其莫要惊扰先生休憩。”

丞相手持羽扇,微微侧身,面向刘备,优雅地抬手作揖回礼,声若洪钟:“招待不周,怠慢了将军,此乃亮之过错。

来福,速为诸位将军奉茶。”

刘备见状,连忙亦抬手还礼,态度愈发恭敬:“备数番前来拜谒先生,实是渴慕先生大才,望先生出山相助,以成大业。”

诸葛亮轻轻摇了摇头,谦逊道:“亮不过一介粗鄙之人,年幼学浅,才疏识寡,承蒙将军错爱,然心中惶恐,自觉胸无点墨,岂敢妄言助力将军?”

刘备向前一步,言辞恳切:“如今天下大乱,天子受辱,百姓深陷困苦,食不果腹,于战火纷飞中苦苦挣扎。

先生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怎忍心弃百姓于水火而不顾,独守隆中,隐匿不出?”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中闪过一丝动容:“既如此,亮愿闻将军之志。”

刘备神色凝重,慨然长叹:“自黄巾之乱起,汉室倾颓,西方豪杰并起,战火绵延不绝,致使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备虽有心兴复汉室,保境安民,伸张大义于天下,然智谋短浅,数十载光阴匆匆而过,竟未立寸功,至今尚无立锥之地。

万望先生不吝赐教,指点迷津。”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步入堂中,神色凝重而深邃,朗朗而言:“自董卓造逆以来,豪杰并起,天下纷争不断。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己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己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西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林羽在旁暗自咂舌,心中暗忖:“不愧是中国千百年来最受敬仰、深入人心的丞相,年纪轻轻,尚未出山便己洞察天下大势,若我再为其开启全图视野,赋予上帝视角,那我俩携手,岂不是要在这乱世之中嘎嘎乱杀?

嘿嘿,丞相负责乱杀,我负责嘎嘎。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