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养马人的机遇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上一章咱们聊到,周灭商后嬴家一分为二,季胜那支靠赶车混进周朝 “体制内”,女防这支却在西陲犬丘当起了 “养马专业户”,从商朝贵族硬生生熬成了草根。

可别小瞧 “养马” 这活儿,在两千多年前的西陲,好马比黄金还金贵 —— 既能拉车又能打仗,是硬通货。

而女防的第五代孙非子,就凭着一手出神入化的养马本事,给嬴家挣来了第一个 “翻身的机遇”。

这机遇来得不算早,却足够关键,就像在黑暗里点了盏灯,让西陲的嬴家人终于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

先说说非子这人。

按《史记・秦本纪》的说法,他是 “大骆之子”,打小就跟马打交道 —— 爹大骆是犬丘有名的养马人,非子从会走路起,就跟着爹在草原上放马,马的脾气、马的病,他摸得比自己的手指头还熟。

别的小孩在草原上追蝴蝶、掏鸟窝,非子却蹲在马群里,跟马说话、给马梳毛,连西戎小孩都笑他 “跟马过日子”,非子也不恼,只说 “马比人实在,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

这话说得没错。

非子养马有两样本领,在当时算是 “独门绝技”。

第一样是 “识马”—— 不管是刚生下来的小马驹,还是瘦得只剩骨头的老马,非子只要瞅一眼、摸一摸,就知道这马能跑多快、能驮多重、适合拉车还是打仗。

有一次,一个西戎部落首领从别处买了匹 “千里马”,欢天喜地地牵回来,结果那马看着壮实,却跑几步就喘,还老踢人。

首领气得想把马杀了,非子路过看到,赶紧拦住说:“这马不是不行,是没喂对东西,还被人打怕了。”

他给马换了草料,又天天去跟马说话、喂马吃盐,没过一个月,那马真就精神起来,跑起来快得能追上兔子,首领高兴得给了非子两匹母马当谢礼。

第二样是 “驯马”—— 不管多野的马,到了非子手里,都能变得服服帖帖。

西陲草原上有匹 “野马王”,浑身黑毛,性子烈得很,咬伤过好几个驯马人,西戎人都不敢靠近。

非子听说了,非要去试试。

他没带鞭子,只揣了袋粟米,天天蹲在野马王附近,把粟米撒在地上,自己远远坐着。

刚开始野马王不理他,还冲他喷气,非子也不着急,天天来。

过了十几天,野马王终于忍不住吃了粟米,非子慢慢靠近,用手摸它的脖子,野马王也没反抗。

又过了一个月,非子竟然能骑上野马王在草原上跑了,西戎人都惊得说 “非子是马神下凡”。

就这么着,非子的名声在西陲越来越大,不仅西戎人找他养马,连东边周朝的一些大夫,也听说了他的本事,偶尔会托人找他买马。

可非子知道,光靠养马、卖马,嬴家永远只能是 “草根”—— 没有土地,没有身份,哪天西戎人或者周朝人不高兴了,他们还是得颠沛流离。

他一首记着爷爷太几、爹大骆传下来的话:“咱们是伯益的后代,得想办法重振嬴家。”

机会是在非子三十多岁的时候来的,而且来得有点 “碰巧”。

当时周朝的天子是周孝王,这天子有个爱好 —— 喜欢马,尤其喜欢能拉车、能打仗的好马。

可周朝的马大多养在东边,那边气候湿润,马容易生病,而且数量也不够。

周孝王想找个好地方养马,大臣们就给他推荐了渭水上游的汧渭之会(现在陕西宝鸡一带)—— 那地方水草丰美,气候干燥,特别适合养马,就是靠近西戎,有点危险,没人敢去管。

周孝王正犯愁呢,有个去过西陲的大夫突然想起了非子,就跟周孝王说:“西陲有个叫非子的嬴家人,养马本事特别大,不管多差的马,到他手里都能变成好马。

要是让他去汧渭之会养马,肯定能养好。”

周孝王一听,赶紧让人去西陲找非子。

来找非子的周朝使者,骑着高头大马,穿着丝绸衣服,在犬丘的草原上一出现,就引来了不少人围观。

使者找到非子的时候,非子正光着膀子给马刷毛,身上全是汗和马毛。

使者一开始还瞧不上非子,觉得他就是个粗人,可当非子指着马群,说出每匹马的年龄、本事,甚至连马的祖宗三代都能说清楚时,使者才知道这真是个 “养马专家”,赶紧客气地说明了来意。

非子听说周孝王要让他去汧渭之会养马,心里又激动又忐忑 —— 激动的是,这是嬴家第一次有机会为周天子做事,要是做得好,说不定能挣个身份;忐忑的是,汧渭之会靠近西戎,不安全,而且周天子要是不满意,他们可能连犬丘的立足之地都没了。

他跟爹大骆商量,大骆叹了口气说:“这是咱们嬴家的机会,再难也得去。

你放心去,家里有我呢。”

就这样,非子带着几个嬴家子弟,还有西戎人托付给他的几匹马,跟着周朝使者,向东走了几百里,来到了汧渭之会。

那地方确实是个养马的好地方 —— 渭水和汧水在这里汇合,两岸全是绿油油的草原,到处是肥美的水草,马见了都忍不住撒欢。

可也确实危险 —— 远处就能看到西戎人的帐篷,偶尔还有西戎骑兵在草原上巡逻,眼神里满是警惕。

非子没敢耽误,一到汧渭之会就开始忙活。

他先给马建了圈栏,用木头和石头垒起来,防止马跑丢,也防止野兽袭击;然后把马分了类 —— 小马驹单独养,母马和公马分开养,生病的马隔离起来;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给马喂草、换水,中午的时候带着马去草原上吃草,晚上还要给马梳毛、检查有没有伤口。

他还跟当地的周人、西戎人打好关系 —— 给周人送马奶,跟西戎人换草料,告诉他们 “咱们都是靠草原吃饭,要互相帮衬”。

有一次,一群西戎人来抢马,非子没跟他们硬拼,而是带着嬴家子弟和周人,把马赶到了汧渭之会的一个峡谷里。

西戎人追进来后,非子让人把峡谷口堵住,然后站在山坡上跟西戎首领说:“这些马是周天子的,你们要是抢了,周天子肯定会派兵来打你们。

不如咱们商量商量,你们帮我看着马,我给你们分马奶、分草料,要是养出好马,我还会给你们送几匹。”

西戎首领也知道周天子不好惹,又觉得非子说得有道理,就答应了非子的提议,不仅不抢马了,还帮着非子看马。

非子就这么在汧渭之会扎下了根,而且把马养得越来越好。

第一年,马的数量就从几百匹变成了一千多匹;第二年,他养的马不仅健康,而且跑得飞快,拉车也有力气。

周朝的使者来检查,看到一群群肥壮的马在草原上奔跑,高兴得赶紧回去向周孝王报告。

周孝王听说后,亲自来汧渭之会视察。

这是非子第一次见到周天子 —— 周孝王穿着绣着龙纹的衣服,坐在马车上,身边跟着一群大臣,气派得很。

非子赶紧跪在地上迎接,周孝王让他起来,然后跟着他去看马。

非子一边走,一边给周孝王介绍马的情况,从马的品种到养马的方法,说得头头是道。

周孝王看到一匹黑色的大马,忍不住问:“这马能跑多快?”

非子说:“回天子的话,这马一天能跑八百里。”

周孝王不信,就让人骑着这马去跑,结果真的在一天内跑了八百里回来,马还一点不费劲。

周孝王高兴得哈哈大笑,说:“非子,你真是个能人!”

视察完后,周孝王想奖赏非子。

按周朝的规矩,给天子做事,要么给粮食,要么给布匹,可周孝王觉得这些都配不上非子的功劳。

他想了想,决定给非子一块土地 —— 把汧渭之会周围的土地封给非子,让他在这里建立一个 “附庸”(比诸侯小一级的封地),还让非子继续负责为周朝养马。

这可是天大的恩典!

要知道,自从周灭商后,嬴家就没了自己的土地,现在周孝王不仅给了土地,还承认了非子的身份,这意味着嬴家终于从 “草根” 变成了有封地的 “小贵族”。

非子赶紧跪在地上,磕了好几个头,感谢周孝王的恩典。

周孝王还说:“你们嬴家是伯益的后代,当年伯益帮大禹治水,立了大功。

现在你帮我养马,也立了大功,这是你们嬴家应得的。”

非子在汧渭之会建立封地后,赶紧派人回犬丘,把爹大骆和嬴家的人都接了过来。

大骆看到儿子挣来了土地,激动得老泪纵横,拉着非子的手说:“咱们嬴家终于有希望了!”

嬴家的人也都高兴得不得了,他们终于不用再寄人篱下,有了自己的家。

非子没有骄傲,他知道这只是嬴家东山再起的第一步。

他一边继续养马,为周朝提供好马,一边开始治理封地 —— 组织人开垦土地,种粟米;修建房屋,让大家住得安稳;还训练嬴家子弟骑马射箭,防备西戎人的袭击。

他还跟季胜那支嬴家人联系上了 —— 季胜的后代造父,当时是周穆王的御夫,很受信任。

两支嬴家人重新来往,互相帮衬,嬴家的势力慢慢壮大起来。

不过,非子也遇到了一个麻烦 —— 西戎人看到嬴家有了封地,又跟周朝关系好,心里有点不平衡,偶尔还是会来骚扰。

有一次,西戎人抢了嬴家的几匹马,非子没有派兵去打,而是带着几匹好马,去见西戎首领,说:“咱们都是邻居,应该互相帮衬。

我知道你们喜欢好马,这几匹马送给你们,以后要是需要马,跟我说,别再抢了。”

西戎首领接过马,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是我们不对,以后我们再也不抢了。”

从那以后,西戎人不仅不骚扰嬴家,还跟嬴家做买卖,嬴家的日子越来越安稳。

非子在汧渭之会当了几十年的 “附庸”,把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马养得越来越好,嬴家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去世后,儿子秦侯继位,继续为周朝养马、治理封地;秦侯去世后,儿子公伯继位;公伯去世后,儿子秦仲继位。

这几代人,都坚守着非子打下的基业,一边跟周朝保持好关系,一边跟西戎人周旋,慢慢把嬴家的封地扩大了不少。

咱们得说,非子抓住的这个 “养马机遇”,对嬴家太重要了 —— 没有这个机遇,嬴家可能永远只是西陲的草根,永远没有机会回到历史舞台的中央。

而这个机遇,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 是非子靠自己的养马本事,靠自己的聪明和坚韧,一点点挣来的。

就像老话说的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非子就是那个 “有准备的人”,他用自己的本事,为嬴家打开了一扇门。

而嬴家的路,还远远没走完。

后来周朝发生了 “国人暴动”,周天子被赶出了都城;再后来,犬戎人联合诸侯攻打周朝,周幽王被杀,周平王东迁洛邑。

就是在这个乱世里,嬴家的秦襄公抓住了更大的机遇,从 “附庸” 变成了诸侯,正式建立了秦国。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咱们下一章再聊。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