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楔子:祖父的失踪之谜-日记线索
木盒表面雕刻的云纹己经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边角处的漆皮微微翘起,露出里面深褐色的木质纹理。
他记得母亲将木盒交给自己时反复叮嘱,这是祖父留下的最重要的遗物,一定要妥善保管。
钥匙***生锈的铜锁时,发出 “咔哒” 一声轻响,像是解锁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打开木盒的瞬间,一股混合着陈年纸张霉味与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木盒内部铺着暗红色的绒布,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几样物品:一本牛皮封面的日记、一个用红布包裹的黄铜罗盘,还有一个装着半块玉佩的密封袋。
沈砚的指尖轻轻拂过这些物品,仿佛能感受到祖父残留的温度。
他首先拿起那本日记,封面用钢笔写着的 “考古手记” 西个字笔锋遒劲,墨迹己经有些发黑。
日记本的纸张比想象中厚实,边缘微微卷曲,每一页都泛黄得十分均匀,显然被人反复翻阅过。
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祖父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记录着 1989 年考古队刚组建时的情景,字里行间满是对考古事业的热忱。
前面几十页都是常规的考古记录,详细记载着发掘现场的地形地貌、出土文物的特征尺寸,甚至还有每日的天气情况。
沈砚逐页翻阅着,目光在那些专业术语和手绘草图上停留,仿佛能看到祖父在灯下认真记录的身影。
当翻到第 47 页时,内容突然发生了变化,字迹变得潦草急促,墨水的晕染痕迹也比之前浓重许多。
“7 月 3 日,晴。
今日清理耳室时发现半块龙纹玉佩,材质应为和田白玉,边缘有朱砂残留。
纹路走向与主墓室星图高度吻合,疑似某种定位标记。”
下面画着一幅玉佩的草图,旁边用红笔标注着几个奇怪的符号,像是星轨又像是文字。
再往后翻,祖父的记录越来越离奇。
“7 月 8 日,阴。
夜观天象,见北斗七星偏移三寸,与古籍记载的‘星变之兆’吻合。
苏公日记中所述果然非虚,灾劫或许真的会降临。”
“7 月 10 日,雨。
罗盘指针异常跳动,指向主墓室西北方位,那里的土壤电阻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似有中空结构。”
沈砚的心跳逐渐加快,他从未在任何公开资料中见过祖父提及这些内容。
当翻到第 53 这时,一张泛黄的照片从书页间滑落。
他连忙弯腰捡起,照片己经有些褪色,但画面依然清晰:二十多岁的祖父穿着白衬衫站在庭院里,身边站着一位身着青色圆领袍的老者,两人手中各持半块玉佩,拼在一起正好组成完整的龙纹图案。
老者面容清癯,眼神深邃,腰间的玉带扣上雕刻着北斗七星的图案。
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万历二十三年,遇苏公于庐山,得授星轨秘图。”
字迹旁边画着一个微型罗盘,指针指向 “子” 位,与日记里的罗盘草图完全一致。
沈砚突然想起刚才在电脑上看到的苏博文画像,眼前这位老者的眉眼轮廓与画像上的苏博文竟有七分相似。
他继续往后翻阅日记,却发现第 60 页之后的内容被人用锋利的刀片整齐地撕掉了,只剩下参差不齐的纸茬。
沈砚心中一阵懊恼,他将日记本凑近台灯,试图从纸背上找到残留的字迹,突然发现最后一页的角落有几处淡淡的压痕,像是用指甲刻下的 “南京老宅密道” 等字样,每个字都被反复刻画过,深深嵌入纸页之中。
这时,桌上的台灯突然闪烁了一下,电流发出 “滋滋” 的轻响。
沈砚下意识地看向那个用红布包裹的罗盘,红布不知何时己经滑落一角,露出黄铜色的盘面。
他伸手将罗盘拿在手中,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打了个寒颤。
罗盘的指针原本静止不动,可当他将其与日记里的草图对照时,指针突然开始剧烈晃动,发出 “嗡嗡” 的轻微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