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七月流火,把云岭县的水泥地烤得滋滋作响,空气里晃动着柏油融化的黏腻气味。

县委大院门口那排瘦弱的香樟,叶子蔫蔫地卷着边,像也被这无边无际的暑气抽干了精神。

李国华书记站在三楼办公室宽大的落地窗前,背着手,

眺望着远处那片灰黄沉寂、如同巨大伤疤般的卧牛山。他刚过五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熨帖的白衬衫袖口挽起一道,露出腕上价值不菲的表,镜片后的眼睛锐利,沉静,

却也藏着掖着一丝被这穷山恶水、被这迟迟不见起色的政绩报表熬煎出来的焦躁。

秘书小张悄无声息地推门进来,手里捧着的紫砂杯冒着袅袅热气。“书记,

林业局的汇报材料送来了,今年春季植树的成活率……还是不太理想,不到三成。

”小张的声音不高,带着惯常的谨慎。李国华没回头,只是从鼻子里轻轻哼出一声,

听不出喜怒。成活率?他需要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是能摆上台面、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成果”。这穷县,要资源没资源,要区位没区位,

拿什么去跟别人争项目、抢政策?他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窗框,目光越过县城低矮的屋顶,

牢牢钉在卧牛山上。那片山,荒了不知道多少年了。“通知王总,”李国华终于开口,

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让他下午来我办公室一趟。另外,把财政局老赵,

还有政府办的马主任也叫上。”小张应了声“是”,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李国华缓缓转过身,办公室空调冷气十足,却吹不散他心头那股无名火。

他走到巨大的红木办公桌后,坐下,手指拂过光洁的桌面。桌角摆着一个精致的相框,

里面是他去年在省里参加某个工作会议时,与一位省领导握手的照片,笑容恰到好处。

他需要更多这样的时刻,需要更硬的筹码。---下午,

承包了县里大半工程的老板王大奎腆着肚子来了,额头上冒着细汗。

听完李国华轻描淡写说出的那个“想法”,王大奎那双见多识广的眼睛也禁不住瞪大了几分,

嘴巴微张,半天没合拢。“李……李书记,您是说……在,在卧牛山上……种,种假树?

”他怀疑自己耳朵出了毛病,或者是这空调冷气太足,把他脑子冻僵了。“还要……刷绿漆?

”李国华端起紫砂杯,吹了吹浮沫,呷了一口,动作从容不迫。“不是全部。

就沿着进县那条主干道两侧,还有山头朝公路的这一面。”他放下杯子,

手指在桌面上虚划了一条线,“要弄得像模像样,远看看不出来那种。品种搭配也讲究点,

别清一色,松柏、杨树,错落着来。”王大奎咽了口唾沫,感觉喉咙发干。

他干工程这么多年,架桥修路,盖楼挖矿,什么没见过?

可这漫山遍野插假树、刷绿漆的活儿,真是破天荒头一遭。他搓着手,

胖脸上挤出为难的笑容:“书记,这……这工程量不小啊,而且这材料,得要耐晒耐雨淋的,

还有人工……这成本……”“成本不是你考虑的问题。”李国华打断他,语气淡漠,

“县里会以‘特殊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项目’立项,资金走绿色通道。你只需要告诉我,

能不能办?多久能办好?”王大奎看着李国华那双没什么温度的眼睛,心里迅速盘算开来。

这活儿听着荒唐,可利润空间……他眼珠转了转,腰杆立刻挺直了些:“能!

书记交代的任务,再难也得完成!就是……这时间要是紧的话,

人工和设备投入就得加大……”“一个月。”李国华竖起一根手指,“我只给你一个月时间。

省里‘生态模范县’的考察组下个月底就要下来,在这之前,我要看到成效,

要确保从路上看过去,卧牛山是一片郁郁葱葱。”“一个月……”王大奎咂咂嘴,

像是下了狠心,“成!我老王就是不吃不睡,也给您把这‘绿水青山’弄出来!

”李国华脸上这才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挥了挥手。---消息像长了翅膀,

迅速在县委县政府几个关键部门的小圈子里传开。惊讶、愕然、难以置信,

但最终都化作了心照不宣的沉默和高效的执行。立项、拨款,

一切都在“特事特办”的名义下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不同的声音,

比如林业局那位快退休的老技术员,在会议上嘟囔了一句“这不符合自然规律,

也经不起检查……”,话音未落,

就被李国华温和却极具压迫感的目光逼得把后半截话咽了回去。

李国华说:“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式,用非常规的手段,解决历史遗留的生态欠账问题。效果,

是关键。”几乎在同一时间,县政府办公室的科员赵晓宇,

被抽调进了这个名为“卧牛山生态焕新工程”的临时指挥部,负责一部分协调和文书工作。

赵晓宇大学毕业考进县里没两年,还带着点书生意气。刚接到任务时,他懵了,

——“高强度环保复合材料模拟植被”、“定制环保水性着色剂”……这文绉绉的词藻背后,

分明就是假树和绿漆。他坐在格子间里,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心里堵得慌。这算什么?

明目张胆的造假?他忍不住跟对面办公桌、同样被抽调来的老科员周大姐嘀咕:“周姐,

这……这样搞,能行吗?这不是糊弄……”周大姐年纪比他大一轮,在机关浸淫多年,

眼皮都没抬,一边整理着票据一边慢悠悠地说:“小赵啊,领导有领导的考量。咱们县穷,

想出头,不得想点办法?把事情办好,别多想。”赵晓宇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

看到周大姐那副“司空见惯浑闲事”的表情,又把话憋了回去。

他想起自己考上公务员时父母的殷切期望,想起报到那天李国华书记对新入职人员讲话,

提到“实干兴邦”、“为民服务”时的慷慨激昂。那时,他觉得胸腔里是有团火的。可现在,

那火苗被这荒诞的现实浇得只剩几缕青烟。几天后,

赵晓宇跟着指挥部的人第一次去卧牛山“勘查现场”。车子离山脚还有一段距离,

他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山上原本稀疏的杂草和***的岩石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诡异的“茂密”。成千上万棵“树”被栽种上去,工人们正拿着喷枪,

对着那些塑料的、橡胶的枝叶,还有部分实在来不及“种植”就直接***的山体,

喷洒着刺鼻的绿色涂料。那绿色,鲜亮得扎眼,极不自然,

像是儿童画里用力过猛涂出来的色块。空气中弥漫着化工产品特有的味道,熏得人头晕。

---王大奎戴着红色安全帽,正叉着腰站在一个土坡上指挥,嗓门洪亮:“那边!

那边再加密一排!对,就要那个效果!喷漆的,均匀点!别东一块西一块跟长了癞痢似的!

”赵晓宇看到,几个当地的老农蹲在工地外围,默默地看着,脸上是木然的,或者说,

是一种近乎屈辱的表情。他们的土地被征用了,补偿款据说低得可怜,而现在,

这片祖辈耕种、如今荒芜的土地,正被披上一层滑稽可笑的虚假绿装。

一个工头模样的人跑过来,递给王大奎一瓶水,谄媚地笑着:“王总,您看这‘长势’,

多喜人!”王大奎咕咚咕咚灌了几口水,抹了把嘴,得意地笑道:“那是!

李书记要的就是这个劲头!卫星!知道吗?以后天上的卫星拍下来,

咱们云岭县也是绿水青山!”赵晓宇胃里一阵翻涌,他悄悄走到一边,忍不住掏出手机,

想拍下这荒诞的一幕。手指刚碰到快门键,旁边一个声音冷冷地响起:“赵干事,

指挥部有规定,施工现场禁止拍照。”赵晓宇手一抖,回过头,是指挥部综合组的组长,

正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他默默收起手机,感觉后背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工程昼夜不停地推进。李国华几乎每隔两天就要亲自到现场“督战”。

他站在刚刚“绿化”完毕的山坡下,仰头望着那片在烈日下甚至有些晃眼的绿色,

脸上露出了这段时间以来最舒展的笑容。他对陪同的王大奎和一众干部说:“看看!

这才叫魄力!这才叫改天换地!等省里领导来了,车一进我们县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个!

印象分就拿到手了!”王大奎连忙附和:“全靠书记高瞻远瞩!这真是……点石成金啊!

”李国华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吩咐:“光是山绿了还不够。验收那天,气氛要搞起来。

通知下去,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组织人员,沿进城主干道两侧,夹道欢迎。

>>> 戳我直接看全本<<<<